土壤磷的有效性
磷是細胞核和核酸的組成成分,磷是作物體內(nèi)各項代謝過程的參與者,對碳水化合物的運輸,淀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的合成均有影響。磷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抗鹽堿的能力。磷肥的當季利用率只有10~25%,而75~90%磷肥以磷酸鹽的形態(tài)積累于土壤中,累積在土壤中的磷高達6000萬噸,相當于每年施肥量的幾倍到幾十倍。土壤磷的有效化是磷由土壤固相向液相的釋放過程,包括有機磷的礦化、吸附態(tài)磷磷的吸收、無機磷的溶解以及遷移過程中與土壤其它組分間相互反應等。那么磷的有效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磷的固定
一、土壤理化性質
土壤的理化性質影響土壤磷的形態(tài)、有效性及供應潛力。磷在土壤中的轉化主要受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溶液中的游離鐵、活性碳酸鈣和有機碳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土壤磷形態(tài)與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有重要關系,其中Ca2-P、Ca8-P、Al-P、Fe-P、O-P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顯著相關性。有機質能競爭減少磷的吸附位點,減少磷的吸附,增加磷的移動性,進一步提高磷的有效性。
二、土壤pH
土壤pH值是控制土壤磷形態(tài)和含量的重要因子,可影響土壤中無機磷的存在形態(tài)、遷移轉化及其生物有效性。在酸性土壤中,磷酸鹽易與土壤中的鐵、鋁、錳形成沉淀,從而有效性降低。在堿性或石灰性土壤中,通常含有較高的鈣離子,磷酸根離子易與鈣離子形成磷酸鈣的沉淀,從而降低磷的有效性。降低石灰性土壤的pH或提高酸性土壤的pH,將促進石灰性土壤中Ca-P和酸性土壤中Fe-P和Al-P的溶解。
三、土壤酶及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有機磷占土壤全磷的1/3到2/3,有機磷在磷酸酯酶的作用下轉化為無機磷后才能被根系和真菌等微生物利用,一定量的磷酸酶對有機磷的礦化是不可或缺的;在pH4~9的土壤中均有磷酸酶的存在,酸性磷酸酶的分泌量與根外無機磷的濃度密切相關,其活性隨著供磷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土壤中存在很多微生物,能夠通過其生理活動將含磷化合物中的磷釋放出來,這些微生物就是解磷微生物,解磷微生物分泌出有機酸,它既能降低 pH 值,也能和鐵、鋁、鈣等離子結合,從而使難溶解性磷酸鹽溶解。
四、作物根系分泌物
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含有一些低分子有機酸其種類主要包括:檸檬酸、草酸、酒石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在根系周圍富積,能明顯促進土壤中磷的釋放,提高植物對磷的吸收,緩解植物磷脅迫。有機酸中的有機陰離子與Fe、Al3+和 Ca2+等金屬離子間絡合反應造成含磷化合物的溶液,活化土壤中的磷,促進不同磷酸鹽中磷的釋放和難溶性磷酸鹽溶解,從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缺磷
- 上一條根系分泌物和根際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 下一條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